有些文獻(xiàn)中描述大鼠生性兇殘,
其實在實際操作中大鼠咬傷人的幾率比小鼠要低得多
但是大鼠牙尖且力量大
牙齒能穿透帆布手套
大鼠一旦咬人傷勢基本都比較嚴(yán)重。
所以,掌握抓取大鼠的技巧對順利進(jìn)行動物實驗
對實驗人員的自我保護(hù)都有很重要的作用。
本視頻對如何抓取大鼠做一總結(jié),
希望能為今后實驗者尋找更好的方法提供參考。
大鼠抓取
要點回顧
讓大鼠附著在粗糙表面上
右手抓住大鼠尾巴約三分之一處
用拇、食指捏住鼠耳朵頭頸部皮膚,
余下三指緊捏住背部皮膚
當(dāng)在灌胃、腹腔注射、肌肉和皮下注射時,大鼠的抓取方法與小鼠相同,
置于掌心中,調(diào)整大鼠在手中的姿勢后即可操作。
大鼠抓取
左手固定法
要點回顧
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放在頸背部的兩側(cè)
拇指和無名指從大鼠腋下穿至大鼠放在胸前,
分別用手指夾住左右前肢抓起來。
注意
1. 大鼠的咬合力比較大,在抓取方法不當(dāng)而受到驚嚇或激怒時易將操作者手指咬傷,所以不易用襲擊方式抓取。抓取大鼠前最好戴上防護(hù)手套。
2.抓取大鼠尾部時不可以抓取尾尖,且不能讓大鼠長時間滯空,否則容易引起大鼠驚慌從而掙扎,造成尾部皮膚脫落
抓取技巧的改進(jìn)
為了減少或避免大鼠在實驗中發(fā)生的應(yīng)激反應(yīng),以減少對實驗者的攻擊損傷,這里介紹幾種抓取大鼠的技巧改進(jìn):
(1)在抓取前可用一條清潔的毛巾蒙住大鼠全身,大鼠處于黑暗狀態(tài)下神經(jīng)會有所放松,看不到實驗者的動作也會降低對實驗者的攻擊機(jī)會。
(2)一般抓取大鼠都會抓住尾巴,但是有時大鼠尾巴不在身后而在其面前,這時實驗者可能在抓取鼠尾的時候被大鼠攻擊。這種情況一般可以輕推其腰臀部,使之變換姿勢,待鼠尾調(diào)整到身后再進(jìn)行抓取。
(3)由于大鼠尾部被抓起時,會應(yīng)激性地排便、排尿,所以最好在粗糙表面上墊上報紙等,做好防范措施,減輕工作量。